大批商家退出淘宝,国内电商巨头出了什么事?
说到电子商务行业,不得不提到中国电商巨头:淘宝网。它既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开端,亦是行业的巅峰。


图片


然而近日,陆续有大大小小的企业与个体宣布退出淘宝,给淘宝带来一定的冲击,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?


图片


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于2003年5月创建的在线购物平台,其开创的双十一、双十二等促销节日,一度引发全民购物狂潮。截至2011年底,平台单日交易额已达近50亿元

图片


淘宝尝到了第一波电商红利,其他企业嗅到商机,自然不肯放过电商这块香饽饽。由此京东、拼多多、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横空出世,逐渐分化了网上购物用户,淘宝的增长放缓。

另外,自315打假晚会曝光后,淘宝商家刷单等欺骗消费者以及蓄意售假等现象逐一显露,淘宝从高处上摔了个狠跟头。
 

图片


信任危机一触即发,作为领导中国电子商务的老大哥,追根究底还是内部出现了重大问题。

图片


虽然淘宝是长期以来最早、最具行业标杆的品牌,一度将要被挤下神坛的根本原因,主要可归因于以下几点:

首先,淘宝的商业环境逐渐恶化,导致成本增加,平台内部竞争激烈。


知情人透露了淘宝的28条规则,即20%的卖家占80%的流量,80%的中小型卖家只有20%的流量。这相当于强迫企业做广告,花钱买促销和曝光,所以即使你花钱,也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回报。


图片


再是其他电子商务平台突然崛起,分散了淘宝的竞争优势。

虽说淘宝是国内电商平台龙头企业,但京东、拼多多、美团的迅速赶超,甚至后来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也开启了购物功能,人们能够一边观看短视频一边购物,淘宝已不再是人们线上购物的唯一选择,其独特优势,也对企业和用户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少。

图片


最后则是平台质量和信息监管不力,导致平台供应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。

这给客户带来了利益损害,也为平台造成了大的公关影响,人们的购物体验逐渐降低,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,用户自然会转向其他购物平台。

图片


疫情的影响下,人们回归基本消费,淘宝慢慢不再占有主导地位,而电商行业也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,这也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表现,只有自我审视,不断优化,才能成功突破。